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学术报告
时间:2025年3月26日(本周三)下午14:00~18:00
地点:重庆工商大学南岸校区图书馆会议中心二会议室
学术报告一:
报告题目:电化学水处理若干问题与对策
报告内容:本报告聚焦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中污染物定向去除与资源化的关键挑战,结合所在团队多年研究经验,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例如,通过活性物种定向调控策略增强含盐有机废水中目标污染物的选择性转化效率,并抑制卤代毒副产物生成;采用工业级电极表面结构/组分协同调控技术强化污染物吸附与活化能力,解决阴极析氢/阳极析氧导致的电子效率低下及贵金属基/碳基电极成本高、稳定性差等瓶颈;针对极端水质中硬度结垢、极酸环境催化剂溶解及低电导率高能耗问题,通过电极结构优化与反应器创新设计,实现无预处理条件下的系统高效低耗运行。
报告专家:冯春华,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基于环境电化学技术的污染物定向转化与资源化原理及技术应用。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工业废水处理教研所所长,入选教育部2012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荣获广东省2019年度“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为广东省2019年度“特支计划”本土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中区域创新联合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子课题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科技计划项目6项(其中重点类项目2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期刊上共发表SCI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件,转化2件;荣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研究成果在实际电化学污染控制工程中得到应用,现为两家企业首席技术专家,承担工程项目3项,创造经济效益逾3.6千万/年。
学术报告二:
报告题目:絮体环境生物学与石油污染
报告内容:生物絮体是水环境中微生物作用及其环境理化因素影响形成的无定型絮状物质,其成分复杂,广泛分布于地表水和人工水环境。近年来逐步研究发现,生物絮体在污染物的迁移归趋和地球物质循环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本讲座主要介绍了石油烃、重金属、消毒剂等污染物与生物絮体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对絮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另外重点介绍了利用絮体微生物资源进行石油污染修复等工作。
报告专家:付杰,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新兴污染物环境行为与控制技术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生物絮体微生态系统及其与环境污染物互作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等环境生态和微生物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总引用超过9000次,H 指数54;获MDPI 2021 杰出贡献奖、首届中国化学快报环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
欢迎校内外广大学者、老师、同学积极参加学习交流!